日前,公开报道显示,万科A(000002,以下简称“万科”)继2024年10月推行“5+2+2”组织架构后,不到一年时间再次启动重大变革 —— 彻底取消所有区域公司,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,以更集中的资源调配和更贴近前线的业务布局,力求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破局。
这也是控股股东深铁集团(以下简称“深铁”)入驻后第一次对万科进行组织架构调整。
组织架构“终极精简”
作为行业标杆,万科曾在2024年10月推行“5+2+2”组织架构,将七大区域缩减为五大区域(北京、华东、华中、南方、西南),并设立四大直管公司(东北总公司、西北总公司、广佛公司、上海公司)、两大直管事业部(办公事业部、商业事业部)。
万科集团彼时下发的内部文件显示,原先由各大区自行配置资源的后台保障类职能,现改为集团统一调配。这也被认为是万科简政收权、大区实体化,符合当下地产行业主流配置。
而此次调整,让万科的组织架构2025年迈入新阶段。
此次调整的核心是,全面撤销原有五大区域公司,将北京、华东、华中、南方、西南区域降级为与东北、西北并列的片区总公司。这意味着万科的区域管理体系从之前的“五大区域+四大直管公司”进一步转变为统一的“片区总公司”模式,管理层级进一步扁平化。
与此同时,区域平台的部分核心职能被收归集团本部,包括资源调配、战略规划、风险管控等后台保障类业务,强化集团对全公司业务的集约管理能力。而片区总公司下辖的城市公司也将继续推进合并精简,减少重复运营成本,提升单点作战效率。
在人员安排上,万科整体保持原核心班底不变。开发经营本部仍由张海整体负责,孙嘉继续担任商业事业部负责人,吴镝、周轶群、李嵬、易平安、郭继勋、曾巍继续担任所在区域或总公司负责人,广佛公司总经理曹江巍接替卢冰,重回北方负责北京区域,卢冰则调任办公事业部负责人。
2025年年初,随着深铁高管全面入驻,万科正式开启由“职业经理人主导”转向“国资深度管理”。业内人士表示,万科的调整符合当下地产行业主流配置,呈现出大区实体化、弱化城市平台、集团集权化的趋势。
近年来,万科陷入债务危机和业绩下滑困境。尤其是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,万科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。一方面,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仍在筑底阶段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。另一方面,万科自身也面临着项目运营收益不理想、销售业绩未达预期等问题。
亏损承压,评级遭下调
2025年5月,评级机构惠誉将万科的长期外币及本币发行人主体评级自“B-”下调至“CCC+”。
与此同时,万科的财务业绩在近半年面临着较大的亏损压力。7月14日,万科发布的中期业绩预告显示,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00亿-120亿元,较2024年同期亏损98.52亿元有所增加。
对于业绩亏损原因,万科明确表示:一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,且毛利率仍处于低位;二是结合行业、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,考虑到业务风险敞口升高,新增计提了资产减值;三是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。如今,万科面临的已不再是维系“好学生”人设的问题,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挑战。
但危中有机。销售方面,万科202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91亿元,销售回款率超100%,多地项目开盘去化率超80%,如广州理想花地一季度新一期开售成为广州主城区销售套数、销售金额的双第一;上海、杭州、天津等多地项目开盘去化率超80%。同时,偿债有序推进,上半年公开债全部如期兑付,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。
全国范围来看,房地产市场依旧承压。2025年1-6月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11.2%,房屋施工面积、新开工面积、竣工面积均下降,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也下降,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 6.2%,市场需求不足,给万科的销售和资金回笼带来困难。
面对业绩困境,万科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。在融资方面,公司继续获得各类金融机构支持,加快债务风险化解。2025 年上半年,万科合并报表范围内新增融资和再融资249亿元(不含股东借款)。
万科应对业绩困境与债务压力的过程中,大股东深铁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2025年内,深铁已累计向万科提供借款超218亿元 。除了直接借款外,深铁还通过收购项目收益权等方式支持万科。
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态势下,组织架构的动态优化,成为万科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。
合肥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