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必下课文对应高考考点练习
第一单元
1. 《氓》(《诗经·卫风》)
问题:诗中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展现女主人公的遭遇与心境变化?结合具体诗句分析。考点:艺术手法(对比)+ 情感分析参考答案:
婚前甜蜜("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")与婚后家暴("言既遂矣,至于暴矣")对比,突出婚姻悲剧;"桑之未落"(青春美好)与"桑之落矣"(容色衰颓)的意象对比,暗喻命运转变;女主人公坚贞("女也不爽")与氓的负心("士贰其行")对比,强化悲愤之情。
2. 《离骚(节选)》屈原
问题:列举三处"香草"意象诗句,说明其象征意义及共同体现的精神品格。考点:意象象征意义+ 思想情感 + 文化常识(比兴)参考答案:
①"扈江离与辟芷"(披戴香草)—— 象征高洁品德;②"朝搴阰之木兰"(采摘木兰)—— 象征勤修德行;③"余既滋兰之九畹"(种植兰蕙)—— 象征培育贤才。共同体现屈原坚守理想、修身洁行、忧国忧民的精神品格。
3. 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
问题:"十三能织素……"排比句有何作用?焦母的"不满意"反映何种社会矛盾?考点:语言特色(铺陈排比)+ 社会矛盾(封建礼教)参考答案:
(1)排比句:强调刘兰芝的德才兼备,反衬其被弃的不公,增强悲剧感染力。(2)社会矛盾:焦母代表封建家长制的专制,体现"父母之命"对个人幸福(婚姻自主权)的扼杀,暴露封建礼教与人性自由的矛盾。
4.《蜀道难》李白
问题:如何通过想象和夸张手法营造雄奇风格?结合诗句分析。考点:艺术手法(夸张/想象) + 语言风格(浪漫豪放)参考答案:
① 空间夸张:"连峰去天不盈尺"(山高近天);② 行为夸张:"扪参历井仰胁息"(触摸星辰);③ 神话想象:"地崩山摧壮士死"(开山传说)。以极致夸张和奇幻想象强化蜀道艰险,凸显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。
5.《蜀相》杜甫
问题:尾联"出师未捷身先死……"蕴含哪些情感?对主旨有何作用?考点:思想情感分析+ 主旨作用参考答案:
(1)情感: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痛惜,对其忠贞精神的崇敬,借古抒怀(自身报国无门的悲愤)。(2)主旨作用:将咏史升华为家国情怀,点明"壮志难酬"的悲慨,深化忧国忧民主题。
6.《望海潮(东南形胜)》柳永
问题:通过哪些景象铺陈杭州繁华?铺陈手法与作者"白衣卿相"心理有何关联?考点:意象铺陈+ 创作心理(干谒/颂美)参考答案:
(1)景象:自然形胜(钱塘潮/西湖)、市井富庶(珠玑罗绮)、生活奢乐(竞豪奢/羌管菱歌)。(2)关联:铺陈盛世气象既为歌颂地方官政绩(干谒),亦隐含布衣才子对功名仕途的渴望与失落("归去凤池夸"暗示对朝廷的向往)。
7.《扬州慢(淮左名都)》姜夔
问题:如何用今昔对比和冷意象(废池乔木/冷月无声)营造意境,传达"黍离之悲"?考点:意境营造(今昔对比)+ 情感表达(亡国之痛)参考答案:
① 今昔对比:昔日"青楼梦好" vs 今日"尽荠麦青青";② 冷意象:"废池乔木"(视觉荒芜)、"清角吹寒"(听觉凄厉)、"冷月无声"(永恒悲凉)。共同构建空寂破败的意境,传达山河残破、繁华消逝的深哀(黍离之悲)。
第二单元
1.《阿Q正传》鲁迅
问题:阿Q在法庭上“画圆圈”这一细节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本质?作者通过“精神胜利法”塑造这一人物,旨在批判怎样的国民性痼疾?考点:细节描写作用+ 人物形象典型意义(国民劣根性批判)参考答案:
① 细节本质:- 愚昧麻木(至死不悟罪行);- 可悲的虚荣(纠结圆圈画不圆)。② 批判痼疾:- 自欺欺人(用幻想掩盖失败);- 奴性意识(对压迫的盲目顺从)。
2.《边城》沈从文
问题:小说开头对茶峒小城和酉水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?结合全文,简析“翠翠”这一人物的悲剧性体现在何处?考点:环境描写作用+ 人物命运悲剧性(社会与命运双重矛盾)参考答案:
① 环境作用:- 营造湘西净土(纯朴、安宁的世外桃源);- 反衬人性悲剧(和谐自然与人物命运冲突)。② 悲剧性体现:- 爱情困境(两兄弟因她而死,傩送远走);- 命运无常(爷爷猝逝,幸福破灭);- 社会隐喻(原始文明在现代冲击下的消亡)。
3.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艾青
问题:诗中反复描写大堰河“含着笑”劳动的场景(如“含着笑,洗着我们的衣服”),如何理解这种“笑”的深层内涵?其与全诗结尾“呈给大地上一切的,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”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关联?考点:细节描写深意+ 情感升华参考答案:
① "笑"的内涵:- 体现劳动妇女的坚韧与隐忍(苦难中仍保持勤劳善良);- 无声的悲凉(笑中暗含被剥削命运的悲哀)。② 情感关联:由个体到群像的升华,"保姆"象征所有默默奉献的底层劳动者,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讴歌与悲悯。
4.《再别康桥》徐志摩
问题: 诗人为何选择“金柳”“青荇”“星辉”等意象描绘康桥?结尾“不带走一片云彩”体现了怎样的抒情风格?考点:意象选取意图+ 抒情风格(含蓄克制)参考答案:
① 意象作用:- "金柳"(柔美温润)→ 眷恋康桥如"新娘";- "青荇"(自由摇曳)→ 物我合一的沉醉;- "星辉"(理想光华)→ 追梦往昔的梦幻感。② 抒情风格:克制而潇洒的告别(避免激烈宣泄),用留白手法表达珍重与超脱,体现新月派"理性节制情感"的诗歌主张。
5.《风景谈》茅盾
问题:文中六幅风景画面(如“沙漠驼铃”“石洞雨景”“北国晨号”)看似独立,实则贯穿统一主旨。请分析作者如何通过“风景”与“人”的关系表达核心思想?结尾“自然是伟大的,人类是伟大的,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,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”这句话如何升华主题?
考点:形神关系(画面串联逻辑)+ 主旨句作用(托物言志)参考答案:
① 风景与人的关系:每幅画面均以景衬人——
“沙漠驼铃”(驼队→ 打破荒寂的生命力)
·“石洞雨景”(青年情侣→自然困境中的精神光芒)
·“北国晨号”(哨兵→ 民族希望的象征) 揭示主旨:风景之美源于人的崇高精神(“人创风景”)。
② 结尾升华:通过递进式对比(自然→人类→精神活动),强调抗战时期延安军民的精神力量才是“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”,完成由景及人、由人及神的主题升华。(关键词:景为媒介/精神崇高/抗战赞歌)
6.《秦腔》贾平凹
问题:贾平凹在《秦腔》中反复强调“秦腔是秦人的生命信仰”。请结合文中对秦人看戏场景的描写(如“戏台下一片排椅”“老汉叼着烟袋痴看”等细节),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秦腔与秦人生活的交融,展现西北关中的文化精神内核?
考点:地域文化(关中)+ 象征手法(戏如命)+ 群像描写(老汉等人物代表)
(备注:《秦腔》需要突出“文化符号”的维度,最核心的考点应该是“地域文化载体”和“象征手法”——这正是近五年高考散文阅读的高频命题点(比如2023年全国卷《黄河鼓声》就考了文化象征)。
参考答案:
① 生活即戏:- 看戏场景(排椅、烟袋等)表明秦腔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(农闲娱乐/情感纽带);- 老汉“痴看”表现秦人对秦腔的灵魂依恋(“宁舍一顿饭,不舍戏一段”)。
② 文化内核:- 苦寒中的韧劲:秦腔高亢激越,呼应关中人在贫瘠土地上顽强生存的意志;- 生命的悲壮美:唱腔的粗犷苍凉,象征西北人面对苦难的豪迈与旷达。(关键词:生活化仪式/文化基因/生命韧性)
7.《茶馆》老舍
问题:《茶馆》第一幕中,常四爷因一句“大清国要完”被特务抓走,而马五爷仅凭一句“二德子,你好威风啊”便吓退打手。结合两人身份及时代背景,分析这两组对话如何体现老舍“以小见大”的批判艺术?
考点:台词深意(潜台词)+ 社会批判性(旧时代腐朽本质)参考答案:
①常四爷台词批判性:- “大清国要完”直指清廷统治危机,百姓敢怒不敢言;- 因言获罪暴露 专制统治的虚弱本质(镇压真话者)。
② 马五爷台词潜台词:- “威风”明褒暗贬,暗示洋教势力凌驾官府(马五爷为信洋教者);- 二德子退下反映底层爪牙的奴性 (畏惧洋人背景)。
以小见大手法:通过茶馆小社会两句话掀开三座大山压迫——- 常四爷:封建专制压迫;- 马五爷:帝国主义淫威+半殖民地病态。
第三单元
1.《陈情表》李密
问题:李密在《陈情表》中如何运用“孝道”与“忠节”的双线逻辑说服晋武帝?请结合文中典故(如“刘夙婴疾病”)及关键句(“圣朝以孝治天下”),分析其论证策略的巧妙性。考点:论证艺术(情理交融) + 文化常识(孝治思想)参考答案:
① 双线逻辑构建:- 孝道线:“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”(祖孙相依为命)→ 突出奉养急迫性;- 忠节线:“圣朝以孝治天下”(引用治国纲领)→ 将尽孝纳入尽忠范畴。
② 论证巧妙性:- 借力打力:用晋室标榜的“孝治”反逼帝王(拒绝征召实为践行国策);- 以情佐理:详述“刘病日笃”等细节引发共情,化解“辞不赴命”的政治风险。
2.《项脊轩志》归有光
问题:本文结尾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”历来被誉为“以景结情”的典范。请从文言虚词运用与白描手法角度,分析此句如何通过客观物象传递深沉情感。
考点:文言虚词(语气助词)+ 白描抒情(含蓄隽永)参考答案:
①虚词传情:- “矣”字:作语气助词,藏无尽怅惘于平静陈述中,隐含时光流逝之痛;- “也”字:判断句式强化 物是人非的宿命感。
②白描手法:- 纯用名词意象(枇杷树/亭亭如盖)→ 摒弃直抒胸臆;- 树长人亡的对比:以树之繁茂 反衬妻子早逝之憾,物象即心象。
3.《兰亭集序》王羲之
问题:文中情感由“信可乐也”转向“岂不痛哉”,最终归于“悲夫”。请结合文人雅集场景描写与生死观论述句(如“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”),分析情感变化的深层原因及其哲学高度。
考点:情感逻辑推演 + 玄理思辨(儒道生死观批判)参考答案:
① 情感转折原因:- 乐极生悲:良辰美景触发生命有限之痛(“俯仰一世”“老之将至”);- 顿悟永恒:盛宴难再对比宇宙永恒(“向之所欣,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”)。
② 哲学高度体现:- 否定理学空谈“一死生”“齐彭殇”(批判虚无主义),主张直面生死;- 借集会兴感追问存在意义(“死生亦大矣”),在悲悯中赋予生命庄重价值。
4.《归去来兮辞并序》陶渊明
问题:陶渊明在《归去来兮辞》正文开篇直言“归去来兮”,而序言却详述为官经历(如“饥冻虽切,违己交病”)。请分析这种序辞呼应的写法对强化主旨的作用,并阐释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”的双关意蕴。
考点:章法结构(序辞互补)+ 意象双关(自然与人格象征)参考答案:
①序辞呼应作用:- 序为铺垫:详写官场桎梏(“心为形役”)→ 揭露辞官必然性;- 辞表决心:“归去来兮”直抒觉醒 → 突显决裂态度。二者互补,使归隐选择兼具现实基础与精神升华。
②意象双关意蕴:- 表层:云飘鸟归 → 黄昏自然之景;- 深层: “无心出岫”喻 己本不慕仕途(误入官场如云出偶然); “倦飞知还”喻 厌弃名利后的本真回归(如鸟归巢)。
5.《种树郭橐驼传》柳宗元
问题:郭橐驼提出“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”的种树之道后,刻意描写“他植者”的相反做法(如“根拳而土易”)。请分析这种正反对比手法的论述效果,并阐释“长人者好烦其令”与“他植者”行为的类比关系如何深化主题。
考点:说理艺术(对比论证)+ 批判指向(苛政扰民)参考答案:
①正反对比效果:- 郭橐驼 “顺天致性”(尊重规律) vs 他植者“爱之太殷”(过度干预) → 突出治民本质在“无为而治”;- 行为差异(“培平”“筑密” vs “爪其肤”“摇其本”)→ 直观暴露官僚瞎指挥的荒诞。
② 类比深化主题:- “他植者”象征官吏:频发政令(“旦暮吏来而呼”);- “种树术”类比官理: “烦令扰民”如“旦视暮抚”,表面勤政实为戕害民生;- 结论:治国当如种树,顺应民性、休养生息才是善政。
第四单元
1. 《自然选择的证明》达尔文
问题:作者开篇即提出“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”,后文如何运用大量观察事实(如动植物分布、地质记录)构建论证逻辑?这一论证过程体现何种科学精神?考点:归纳论证法+ 实证科学观参考答案:
① 论证逻辑:- 现象举证:物种分布关联地理隔离(岛屿特有物种)→ 证伪神创论;- 事实反推:地质记录中过渡物种缺失 → 佐证进化漫长性(非“瞬间创造”)。② 科学精神:摒弃先验假设(上帝造物),以观察事实为基础,用归纳法构建理论体系。
2. 《宇宙的边疆》卡尔·萨根
问题:文中将宇宙探索比作“大海捞针”,又形容星系“像肥皂泡一样脆弱”。请分析此类文学化表达的修辞效果及背后反映的科普创作原则。考点:语言特色(形象化说明)+ 科普写作目的参考答案:
① 修辞效果:- 类比(大海捞针)→具象化宇宙的浩瀚未知;- 比喻(肥皂泡)→消解认知距离(星系可感可知)。② 创作原则:通过文学想象激活科学认知(化抽象为具象),实现 深入浅出的公众传播。
3. 《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》关增建
问题:“浑天说”最终取代“盖天说”的关键依据是什么?这场持续千年的争论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启示是什么?考点:科学范式迭代条件+ 科学批判精神参考答案:
① 关键依据:浑天说的实证优势:张衡浑仪模拟天体运行 ➜ 测算更精准(如月食周期);盖天说的理论缺陷:解释“天体绕北极”时逻辑不自洽。② 现代启示:- 理论需经观测检验(浑天说契合天体实测位置);- 质疑传统才能突破认知边界(如哥白尼革命)。
古诗词诵读
1.《拟行路难(其四)》鲍照
问题:“泻水置平地,各自东西南北流”运用了何种手法?后文“酌酒以自宽,举杯断绝歌路难”如何体现诗人情感的矛盾性?考点:起兴手法 + 情感跌宕参考答案:
① 比兴起笔:以水泻平地喻人生际遇不可控,奠定悲愤基调。② 矛盾情感:- 借酒浇愁 → 强自宽解;- “歌路难”却“断绝” → 悲愤难抑终至失声,突显绝望窒息感。
2. 《客至》杜甫
问题:尾联“肯与邻翁相对饮,隔篱呼取尽余杯”中“呼取”的动作描写有何妙处?全诗如何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诗人心境?考点:细节描写 + 虚实相生参考答案:
① 动作妙处:“呼取”显率真不拘礼(与首联“无兼味”“旧醅”呼应),折射乱世中质朴人情之美。② 虚实结合:- 实写:客至场景(花径蓬门/盘飧市远)→ 生活清贫却真挚待客;- 虚写:邀邻助兴 → 拓展欢聚氛围,暗含对太平生活的渴慕。
3. 《登快阁》黄庭坚
问题: “朱弦已为佳人绝,青眼聊因美酒横”活用何典?“万里归船弄长笛,此心吾与白鸥盟”的意象组合表达了怎样的精神追求?考点:典故反用 + 归隐意象参考答案:
① 典故反用:- “朱弦绝”反用伯牙绝弦 → 喻 政治知音断绝;- “青眼横”反用阮籍青眼 → 显 孤高傲世。② 归隐意象:“归船/白鸥”构成江湖隐逸图,申发脱离官场、寄情自然之志。
4. 《临安春雨初霁》陆游
问题:如何理解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以乐景写哀情的笔法?尾联“素衣莫起风尘叹”的双关义对主旨有何深化?考点:反衬手法 + 双关隐喻参考答案:
① 乐景衬哀:雨润杏花之明媚春景,反衬诗人京华蹉跎的落寞(“闲作草”“戏分茶”的百无聊赖)。② 双关深化:- 表层:莫叹白衣染尘 → 宽慰羁旅;- 深层:“风尘”喻官场污浊,申发不与之同流的高洁坚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合肥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